当机器人“走”进德尔康尼手术室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5-03-25  点击: 

  人工智能时代,“遇事不决找deepseek”已经成了很多人的习惯,春晚上宇树科技机器人的舞蹈让很多人直呼还不过瘾,科技创新正在全方位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德尔康尼门诊大厅里,智能导诊咨询机器人“德小宝”每天为患者和家属们答疑解惑,手术室里,还有一位更厉害的机器人,不仅是医生的好帮手,更用智慧医疗、精准医疗不断更新着患者的就医和手术体验。

  


  随着“手术中”的指示灯亮起,知名骨科专家曲铁兵教授正带领团队,为一位62岁的女性患者进行右侧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机器人也加入了今天的团队,一套系统“变”出三个“分身”,以“脑”“眼”“手”三大模块的协同联动,为这台手术进行了全流程的智能化支持。看看他是怎么做到的——

  01、智慧之“脑”:“所有参数尽在掌握”

  手术前,机器人通过智慧算法,根据患者CT影像自动生成患者骨骼三维模型,360°立体规划截骨角度、假体型号与植入位置,并模拟力学分布,为每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优手术方案。术中,“大脑”实时分析200余项数据参数,快速完成高精度骨配准,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了充分准备。

  02、敏捷之“眼”:“我的眼睛就是尺”

  依托高分辨率红外成像技术与实时运动捕捉系统,手术过程中,机器人可以持续追踪患者肢体动态和医生的操作,同时,通过视觉反馈系统,术中骨组织的处理,包括截骨、曲面磨削、打孔等全流程的操作,都在直观可视的导航视野下进行,将机器人的“眼睛”变成了操作医生的眼睛,辅助医生精准操作。

  03、精准之“手”:“稳稳的安全感”

  手术过程中,在人机协同控制下,机械臂根据规划好的路径精准执行截骨与假体植入,无论是微小的角度调整还是复杂的内侧髁重建,都可以实现“零抖动”。其搭载的智能巡航系统还会实时构建出虚拟的安全边界,确保操作不越界,制备出能最佳匹配人工关节假体的骨表面,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原生骨组织,增加一次性截骨的成功率。

  


  以技术创新回应患者需求

  德尔康尼骨科一病区主任郭文龙医生介绍,传统全膝置换手术依赖医生经验,容易受到视野局限、操作疲劳等因素影响,而引入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则让这一流程实现了智能化升级——

  缩短恢复时间:更小的切口,精准地截骨减少了对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疼痛感明显减轻,平均住院时间可以缩短3天以上;

  提升安全性:通过数字化建模,在机器人的精准规划和操作下,人工关节假体与患者的关节匹配度更好,也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

  改善长期疗效:个性化假体匹配与力学平衡设计,使关节活动度恢复率大大提高,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患者孙女士因为膝关节疼痛10多年,来到德尔康尼就诊,经过详细评估,曲铁兵教授团队决定为其实施手术机器人辅助膝关节置换手术。术前,机器人系统通过三维建模精准还原她的骨骼形态,对患部截骨数据和假体大小进行整体规划。手术过程中,在人机协同控制下,仅用了30多分钟就完成了高难度地截骨,假体植入角度与规划一致。术后第二天,孙女士就能够借助助行器下床活动,“原来担心手术之后会疼很长时间,没想到几乎没什么感觉,恢复也比预想快得多!”

  医疗创新的本质是回应患者需求、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随着手术机器人系统在德尔康尼的常态化应用,每一次精准操作、每一台成功手术都在诠释着智慧医疗、精准医疗的内涵,为患者带来更好、更安全的治疗效果。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