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大召开之际,我院也如火如荼的开展了维生素D的免费检测活动,想起给大家采血时那闪躲又恐惧的眼神,小编觉得有必要写篇文章,以便让大家觉得有所获益,便也不虚此行,不枉挨了那一针。
在检测现场大家沉浸式热烈讨论最多的问题,是:
“这是测什么的?”
“这是看缺不缺钙的吧?”
“这是测骨质疏松吧?”
“嗯?我的值怎么这么低?完了,我骨质疏松了!”
每每听到这些疑问,小编就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大众的科普之路任重而道远啊~
先说说这次活动的总体情况:
德尔康尼免费检测活动10月20日、21日两天的活动,有效采血人数共计83人,其中男性19人,女性64人。年龄与检测数值呈正相关:年龄越大,结果越接近正常。
这结果,意不意外,惊不惊喜?原本大家都觉得维生素D缺乏应该在中老年人身上更容易发生,结果却恰恰相反,年轻人群缺乏率更高,且以女性缺乏更为常见。
德尔康尼免费检测活动
在本次测试结束之后,小编选择性询问了数值较低和较高的人群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原因符合预期。年轻女性普遍接受日照时间严重不足,即便有日照也是做足了防晒措施,根本无法达到有效日照时间和暴露面积(研究表明1cm2皮肤,中等强度阳光照射10min ,可产生1U 的维生素D)。
另外,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体重偏低也是导致维生素D偏低的重要原因;年轻男性也许户外运动相较女性偏多,但吸烟饮酒熬夜等等不良生活方式也远高于女性,致使肝肾代谢出现紊乱,体内维生素D前体不能很好的被转化成具有活性的1, 25二羟维生素D(活性维生素D才是身体可以利用的维生素D形式)。而本次维生素D检测结果较好者,几乎全部有充足日光暴露时间,且同时户外运动时间充足。可见,晒太阳和运动对维生素D的意义重大。
那么大家会想了,“维生素D缺乏能有什么影响?反正大家都缺,我也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应该就不需要治疗了吧?”
在健康这个问题上,我认为永远是预防大于治疗,为什么非要等身体已经出现症状,甚至已经明显能自我感知到了,才去重视和纠正,而不去尽早进行干预呢?
知道了预防的重要性,那我们就再来啰嗦一遍什么是维生素D。维生素D最早是从食物中发现的,因此被称为维生素,但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讲它更是一种激素前体,属于类固醇衍生物,是一种荷尔蒙。大众比较熟知的是它可以调节体内钙磷代谢,对骨骼的合成和生长非常重要。在最新的研究发现,维生素D是免疫调节因子,活性维生素D能作用于细胞的维生素D受体,起到调节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的作用,因此,如果你很容易感冒,或者有自身免疫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牛皮癣、带状疱疹等,都可以尝试一下补充维生素D,看看是否有改善。
另外,美国斯坦福大学健康教育中心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低下还可能与心脏病、糖尿病相关,并容易引起肥胖,以及增加心理和精神疾病风险等等。
虽然维生素 D 缺乏的诊断标准仍存在很大争议,但目前较为公认的是:
维生素D充足:
血清25OHD >30 ng/ml (75 nmol/L) ;
维生素D不足:
血清25OHD 20 ~30 ng/ml (50 ~ 75 nmol/L) ;
维生素 D缺乏:
血清25OHD<20 ng/ml (50 nmol/L);
维生素 D严重缺乏:
血清25OHD < 10 ng/ml (25 nmol/L)。
大家可以根据这次的检测结果,自行对号入座。
关于维生素D的预防及治疗建议,目前也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我给大家的参考建议是:
对于目前维生素D充足(>30 ng/ml)人群:
① 继续保持良好饮食和运动习惯,足量日照时间;
② 定期检测维生素D水平;
对于维生素D不足(20 ~30 ng/ml)人群:
① 调整均衡饮食结构,补充维生素D和钙含量丰富的食物,或者强化维生素D的食物;
② 增加有效日照时间;每日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之间接受5-30分钟的直接阳光照射,注意不能有遮挡或者涂抹防晒霜等防晒措施。
③ 增加运动量,尤其是户外运动形式
④ 选择性补充维生素D+钙制剂,同时2~4周复测相关指标。
对于目前维生素D缺乏和严重缺乏(<20 ng/ml)人群:
① 夏季可选择日光浴,每日累计有效暴露时间>30min
② 冬季有效日照时间不足,建议口服补充较高剂量的维生素D制剂,单日补充剂量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③ 多吃富含维生素D(或强化维生素D)、维生素K、钙和镁含量的食物。
④ 进行进一步医疗检测,看是否已经存在骨质疏松。
END
图片来自于网络 侵删
供稿医生: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