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要求,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用时仅2周承建的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医疗站、再生恢复站,将于7月9日正式投入使用。
7月8日,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医疗站、再生恢复站首批驻站医护团队行前教育暨出征仪式在德尔康尼医院举行。德尔康尼首批驻站医护团队成员等70余人参加出征仪式。
下午13时,出征仪式正式开始,身穿印有五星红旗图案和中国冰雪字样的白衣,德尔康尼医护们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仪式正式开始,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在随后的讲话中指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成绩卓著,德尔康尼的医疗保障工作也圆满成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但成就属于过去,2026年米兰冬奥会的征程已经开启,奋斗正当其时。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提出新的奥运周期医疗保障工作要求
贾斌院长表示,新的征程,德尔康尼将发扬“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保障中国冰雪国家(集训)队训练备战。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提出新的奥运周期医疗保障工作要求
贾斌院长说,举行简单隆重的出征仪式,开展行前教育,目的就是为了激励全院医务工作者坚定信心,不辱使命,以专业技能和奉献精神,做好备战米兰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同时,抽调优秀技术人才,发挥北京冬奥科技助力的德尔康尼经验,全力以赴地做好巴黎奥运会训练备战医疗保障工作。
贾斌院长要求德尔康尼全体医护人员,在巴黎奥运会医疗保障和米兰冬奥会医疗保障中,要以科学研究的态度,进一步深化对运动医学的认识,更加注重探索创新和理论积累,为增强国家队运动员为国争光能力提供“规范、专业、实用”的科医助力。
冬奥医疗保障办公室医疗组组长宋德臣主任给即将出征的医护团队成员做了行前教育。他表示,给国家队运动员作保障,特别是在训练基地内驻站保障,要做到常见病诊断、反兴奋剂、疫情防控、医疗安全、远程会诊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面面俱到、事事关心、事事做好。
冬奥医疗保障办公室医疗组组长宋德臣做行前教育
河北承德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医疗站首批驻站医生郭文龙主任分享了驻站工作的经验。他表示,做好驻站医疗保障工作,需要有一颗热血沸腾的心、一颗认真负责的心、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平静之心、一颗对队员教练员点点滴滴的关爱之心、一颗尊重科学规范操作的事业之心。
河北承德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医疗站首批驻站医生郭文龙主任分享驻站工作经验
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医疗站首任站长、骨科医生陈昊作为首批驻站医护团队代表发言。他表示,有了德尔康尼在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中取得的经验,有了在长期运动员保障中形成的专业支撑,有信心把保障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更规范、更有效。
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医疗站首任站长陈昊发言
据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运营中心主任张韩平介绍,首都体育馆是中国集比赛、训练、科研于一体的冰上运动园区,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冬季项目训练基地之一。目前,馆内有4块冰面,集结有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等多支队伍,集结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有300多人。
冬奥医疗保障办公室主任张韩平主持行前教育暨出征仪式
仪式结束后,大家纷纷与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医疗站首批驻站医护合影。
据了解,首都体育馆可以说是我国冬季项目的福地。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上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3枚金牌诞生在首体。包括首枚金牌(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第二枚金牌(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第九枚金牌(花样滑冰双人滑)。
首都体育馆综合训练馆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摄
德尔康尼驻站保障工作是从2020年7月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开始的。该基地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2020年7月,应国家体育总局和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要求,德尔康尼仅用时7天包括骨科、运动医学、口腔科、全科、检验科、药房等在内的基地医疗站,创造“德尔康尼速度”。
此后,德尔康尼又在河北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北京延庆冰上项目训练基地、北京丰台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建设了医疗站(点)。特别是高质量建设了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医疗站,受到总书记的检阅和肯定。
点击下方链接,了解中国冰雪基地医疗站
保障|从坝上到二七,中国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医疗站华彩迭代
自 2005 年以来,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为历届夏奥会、冬奥会持续提供医疗服务,累计为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了数万人次的诊疗服务。
德尔康尼全体医务工作者
将以更昂扬的姿态
更自信的精神
继承和发扬
“规范、专业、实用”的德尔康尼经验
满怀豪情,肩负使命
迈向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