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总书记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医疗站,称赞中国冰雪医疗保障“工作做得很扎实”。
总书记点赞的基地医疗站,是中国冰雪医疗保障的一个创举,切实解决了运动员医疗健康的大量需求,成为“防诊治控康”一体化医疗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冰雪健儿医疗保障补短板
第一个中国冰雪训练基地医疗站是在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内建成的。由于这个基地地处塞罕坝林场深处,所以又被称为坝上基地。
这里北纬42°,海拔1230-1820米,年均降水量460毫米左右,具备较好的降雪、积雪和造雪条件,基地与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冬季两项比赛地崇礼在气候、环境、赛道设计上基本相同,有助于运动员模拟适应北京冬奥会的比赛环境。
然而,正式进驻基地训练的国家集训队队员们发现,事情并不只有好的一面。
由于坝上属于亚高原环境,气候寒,气温低。更糟糕的是,这里地处坝上森林深处,距离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京400多公里,开车需要7-8个小时。即使是到所属围场县人民医院,也有100公里左右的山路,开车要两个多小时。用缺医少药来形容队员们面临的困境,毫不夸张。队员们头疼脑热,损伤骨折,能忍则忍,忍不了就只能长途奔波去县里,去北京。
更糟糕的是,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后,连奔波去县医院,或者回北京看病,也变得十分不便。
面对双重困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创造性地决定,把保障送进基地,在基地建设医疗站。
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将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从“0”起步,把保障送进基地
在一个远离京城400多公里的大山深处,在森林和草原腹地建设一个医疗站,对德尔康尼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
从2020年7月17日算起,到7月25日,德尔康尼用时一周,圆满筹备、建成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医疗站,并依法进行合规备案,获得执业许可。建成后4小时,基地医疗站接诊了第一名就诊运动员,医疗站圆满完成了中国冰雪运动员体能测试大比武的保障工作。
基地医疗站是为了满足基地内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常见病突发病的诊疗需求而设。这一功能定位为此后多个基地医疗站所遵循。
坝上基地医疗站内设有全科、运动医学、口腔、检验等科室,区域划分上设置了挂号等候区、诊室、处置治疗室、药房、检验室、输液室、口腔检查治疗室。实践证明,这基本满足了基地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截至目前,德尔康尼已经轮换了17批次驻坝上基地医疗站医护人员,为运动员心无旁骛地训练备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家巡诊为基地医疗站升级路子
然而,发生了基地医疗站不能解决的问题怎么办?德尔康尼首先想到的补短板的方式是开展医疗专家基地巡诊。
以2021年10月的坝上巡诊为例。这次巡诊中,德尔康尼中医特色技术助力团队、尖端肌骨超声检查团队、肺功能检查和提升团队、口腔检查和治疗团队、运动医学专家团队等在坝上基地医疗站进行了近两百人次的诊疗服务。
有的运动员在接受了针灸、拔罐、刮痧等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后,表示训练疲劳得到明显改善,浑身轻松。部分感觉关节或肌肉不适的运动员接受了运动医学专家查体,进行了尖端肌骨超声设备检查后,更加明确了肌骨伤情,对训练和康复计划进行了科学调整。基地运动员全员参加了肺功能检查和分析,在建立最大通气量、最大肺活量、呼吸峰速流、用力肺活量、用力呼吸中期流速等数据基础上,针对性开展相关专项训练,助力备战。近20位基地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口腔检查和治疗。
正是在基地医疗站的实际使用和一次次的专家巡诊,组配中国冰雪运动员移动医疗保障平台的想法产生了,基地医疗站升级迭代的思路也逐步清晰。
“四加二减”,二七厂基地医疗站华彩迭代
当德尔康尼接到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建设基地医疗站的任务时,“四加二减”的迭代想法付诸实施。
首先是增加了非药物中医特色技术治疗区。总书记在不久前的考察中,就是在这个区域仔细询问展示的中医用具,了解对运动员的作用。该区域用传统中医帮助运动员进行训练后的恢复,和整个训练比赛期间的调理和治疗。使用针灸、推拿、刮痧、拔罐、刺血、耳针等非药物中医特色技术,很好地实现了兴奋剂问题“零出现”,解决了运动员失眠多梦、内分泌失调、疼痛、焦虑,及运动损伤后的恢复等问题。中国的国粹确实能够帮助提升运动员的表现。
其次增加了再生恢复区。区别于传统的康复,该区域不再局限于使用声光电磁热这些物理因子、手法治疗、康复评估量表以及辅助工具来实现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而是通过使用热代谢体能恢复舱、超低温冷疗舱、干式水疗按摩床、下肢/上肢静脉泵、空气压力治疗仪、漂浮舱等先进的再生设备,帮助运动员快速缓解疲劳、抵抗损伤、调节自愈,恢复体能。
第三个增加的区域是放松区。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运动员长期封闭训练,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有了放松区,运动员在这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读书,下象棋、围棋、五子棋,看动画片,玩桌游,拼乐高,听音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放松区的读书角,精选图书800册,既有总书记推荐年轻人必读的书籍、党史类书籍,中外经典名著、体育名人故事,也有适合年轻运动员阅读习惯的漫画、绘本,还有为少数民族运动员准备的少数民族语种书籍。
第四个增加的是基于5G专网的远程会诊系统。该系统连接起队医-基地医疗站-中转医院-定点医院-移动保障平台,真正全流程打通了救治通道,实现了全专业聘请医疗专家。25家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和143位各学科特聘医疗专家,可以根据运动员保障需要登录系统,在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内,实时查看检查影像结果和检验结果,实时调阅运动员健康档案数据,并通过高清摄像设备,身临其境一般进行远程查体,远程诊断。
因为移动口腔治疗车和检测车投入使用,所以二七厂基地医疗站内不再单独设置口腔科和检验科,不再设单独的口腔检查治疗室。
当然,全科、骨科的学科设置没有改变,挂号等候区、诊室、处置治疗室、药房、输液室等区域划分得到了保留。
细节为先,守好药源性反兴奋剂底线
无论是坝上基地,还是涞源国家跳台滑雪训练基地,还是二七厂基地,反兴奋剂工作特别是药源性反兴奋剂,始终都是医疗站一切保障工作的前提和底线要求。医疗站也用多种制度和方式保证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首当其冲的是药房管理制度。
用药严格区分工作人员和运动员。所有人员用药必须在医疗站内图像监测区域内使用,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决不允许任何违反兴奋剂管理规定的药品离开医疗站的药房。
运动员用药严格实行双向报备制度。首先,医疗站医生向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反兴奋剂工作中心报备。同时,运动员所在队伍也向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反兴奋剂工作中心报备。
“管住腿,改行踪,再行动。行踪要素记心间,住训建赛途必须填。行踪系统难登录,第一时间就报备。”“别侥幸,检察官在等你,食堂、宿舍、赛场里。兴奋剂已入刑,铁窗懊悔哭不停。反兴奋剂办法约束你,管理不善问责你。”“管住嘴,不外餐,不外卖,基地食堂最安全。营养品,有清单,限定使用不出圈。药品使用需谨慎,队医审定保平安。”医疗站还把反兴奋剂规定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打油诗,并制作成宣传海报张贴上墙,在二七厂基地医疗站内随处可见。
从应急满足冰雪大比武而设的坝上基地医疗站,到设置齐全、设备先进、制度完善、功能完备的二七厂基地医疗站,中国冰雪医疗保障工作的这一创举,一路走来,不断创新,不断升级,直到接受总书记检阅,展现大国医疗风采。北京冬奥会备战参赛保障工作机制及指挥体系科医与疫情防控组成员、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院长贾斌,是这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全过程的见证者,更是设计者、建设者。
在精心打磨的二七厂基地医疗站接受总书记检阅后,特别是听到总书记称赞“保障工作做的很扎实”,贾斌表示:“总书记的肯定和关心,让我们更有干劲儿!基地医疗站还可以不断迭代,这种医疗保障模式不但可以服务于‘北京周期’中国冰雪备战冬奥,也可以应用到其他运动项目里去,一些经验甚至可以应用到全民健身专业医疗保障中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