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检阅的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原来是这么来的!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2-01-12  点击: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京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总书记在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考察过程中,沿途观看了中国冰雪国家队冬奥备战使用的器材装备展示。其中移动医疗保障车一列排开,气势浩大,展示“大国医疗”风采,接受领袖检阅。

  移动医疗保障平台不光由中国冰雪运动员移动检测车、移动CT车、移动口腔治疗车、移动手术车、负压急救转运车、急救转运车组成,还有基于联通5G专用网络和联通骨干云实现的多点远程实时会诊系统。

  别小瞧这几辆车,它们见证了中国冰雪医疗保障从洼地走上平地,再逐步走向高地的全过程,它们解决了中国冰雪健儿冬奥备战的大麻烦。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一、适应冰雪项目的特点而生

  麻烦是由冰雪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竞技冰雪运动项目绝大部分都是“高风险”的极限运动。有的速度很快,时速可以达到100多公里;有的需要做空中翻转动作;有的起点终点落差近千米。运动员发生损伤的概率很高。

  

  图片来源:摄图网

  冰雪运动训练基地往往地处偏远,特别是许多雪上项目需要在高海拔的亚高原环境进行训练。以河北承德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为例,越野滑雪国家集训队和冬季两项国家集训队常年在此训练。这里距离北京约460公里,开车需要7-8个小时。距离最近的围场县城有110公里,开车需要2个多小时。

  高海拔带来的就是低气温。无论是冰场,还是雪场,低温环境是常态。冰场的气温常年是15摄氏度,冰面温度常年是零下5摄氏度左右。雪场的温度就更低,零下20多摄氏度是非常常见的。低气温对于呼吸道的刺激,对于女运动员内分泌都造成了困扰。

  麻烦还是由于“弱保障”造成的。

  我国冰雪运动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我们对于冰雪运动的认识比较肤浅,医疗保障既不成体系,更缺乏经验。

  运动员在训练中受伤后,往往只能由随队队医做简单处理,再转运到定点医院。由于基地地处偏远,转运需要数个小时。在这期间,运动员既要忍受伤痛,忍受心理的煎熬,同时可能耽误救治最佳时间。

  如果说冰雪运动是我国体育事业中的短板,那么医疗保障可以说是冰雪运动保障中的“洼地”。

  二、从冰雪项目医疗保障“洼地”起步

  更大的麻烦是疫情。

  通过配置高水平的队医,在训练基地建立医疗站,部分解决了运动员就医的问题,但是遇到疑难复杂问题,运动员的日常监测等都需要定点医疗机构完成,封闭管理让运动员不能像普通患者一样去医院就诊。

  因此,一个医疗保障高地建设项目——移动医疗保障平台——被提上了中国冰雪医疗保障的议事日程。

  2020年2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苟仲文,到德尔康尼实地调研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疫情防控工作和医疗保障工作,对德尔康尼做出探索建设移动医疗车等指示。

  接到总局的任务后,德尔康尼立即组织专班,争分夺秒,进行学习,展开科研攻关。

  因为疫情,方舱、移动医疗车辆已经有先例可寻,但是针对中国冰雪运动员的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应该怎么搭建,配置什么功能,如何实现互通互联成了专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为了组配的车辆、研发的功能能够切实满足冰雪运动员需要,多次组织专家讨论,征求运动员、队伍管理人员需求,组织和提取运动员专项体检数据,统一意见和目标为:能够满足基地驻点保障、巡回检测检查、健康检测、手术和治疗所需,是一所专门为中国冰雪运动员打造的“移动野战医院”,可实现全地域、全天候、无缝医疗保障。

  三、为解决运动员的每一个问题而配置

  在移动保障平台研发过程中,德尔康尼科研人员“眼睛瞪得像铜铃,耳朵竖得像天线”,仔仔细细记录、研究冰雪运动特点,观察和总结冰雪运动员的每一个需求,运动员有什么医疗问题,就配备什么设备。

  根据运动员专项体检结果、运动员健康档案、队医提供的健康数据等,德尔康尼一步步摸索,逐渐形成了清晰的移动医疗保障平台组配思路——

  为了确保科学训练,运动员需要进行生物信息关键指标监测,因此移动平台必须具备检测、检验功能;

  冰雪项目训练和比赛时,骨折、脱位等急性损伤发生频繁,移动平台必须具备清创缝合和常规外科手术功能;

  雪车等冰雪项目,因为速度极快,发生的严重受伤情况会危及生命,移动平台必须具备重症监护功能;

  专项体检发现,70%多的运动员存在口腔问题,比如龋齿、阻生齿、缺失牙、残根残冠、牙龈炎等问题,需要拔牙、补牙、根管治疗,移动医疗口腔车应运而生;

  因为高海拔、低温度,导致抽血和检验检测的质量受到影响,专门采购高海拔条件下专用抽血管,并对各类检测设备进行反复测试与比对,调整仪器参数配置,直到检测结果无偏差;

  随车医生碰到复杂问题,需要特聘专家、医务专家和定点医院的远程会诊指导,于是基于5G专网的多点远程会诊系统成为整个移动平台标配;

  为了确保受伤后运动员能够无障碍到达车上,我们研制了电动升降平台,光是为了把电动平台在升降过程中的震动降低到运动员躺在转运平车上感觉不到的程度,就进行了11次改造;

  为了保障车辆在超低温(零下20摄氏度以下)条件下正常启动,每一辆车都加装了防冻和预热装置;

  历经十个多月的反复推敲,2021年4月,中国冰雪运动员移动机能检测车率先完成初步研发。7月,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办的冰雪项目科技助力成果展在北京石景山区首钢园举行,中国冰雪运动员移动机能检测车正式亮相。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这是目前移动检测车的前身。经过不断的完善优化,目前的移动检测车配备有DR机、肌骨超声仪、肺功能检查仪、心电图机、全血细胞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免疫荧光分析仪、乳酸仪、显微镜、离心机等医学设备,集成了门急诊功能、检验功能、放射检查功能、超声检查功能、心电图检查功能、肺功能检查功能、远程会诊功能、骨折及关节脱位石膏固定功能、外伤急救处置功能、心电监护与吸氧急救功能、急诊生命支持等功能。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跟随备战的脚步,2021年11月30日,移动CT车完成组配。移动CT车配置最新螺旋CT扫描设备,能辅助完成运动员颅脑损伤诊断、迟发性颅内出血的监测及早诊断、脊柱骨折脱位诊断、骨盆及四肢骨折脱位的诊断、隐匿性骨折排除、腹部脏器损伤早期诊断、胸部损伤早期诊断。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2021年12月16日,在冬奥会开幕倒计时50天时,移动手术车组配完成。这是一个“车轮上的小型野战医院”,配置有麻醉剂、自动手术床、无影灯、层流净化系统等,可开展清创缝合、开放骨折早期处理、脊柱四肢骨折早期外固定等普通外科手术。必要时还可以在车内完成深静脉置管术、环甲膜切开术、胸腔闭式引流术、筋膜切开减张术等紧急操作,还可暂作重症监护室使用,为后期转运创造条件。

  为了配合移动医疗保障平台,德尔康尼医院调用了2辆急救转运车,分负压转运车和急救转运车,车内配有多功能除颤起搏监护仪、心肺复苏仪、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急救转运呼吸机、脊柱固定担架、头部固定担架、负压真空担架等设备,实现将运动员从伤病现场向移动医疗保障平台转运,也可以直接转运至中转医院或定点医院。

  

  图片来源:德尔康尼

  至此,基于5G专用网络和联通骨干云的中国冰雪移动医疗保障平台搭建完成,由移动检测车、移动手术车、移动CT车、移动口腔车、急救转运车组成,不仅能够实现基地驻点保障、巡回检测检查、健康检测、而且能够进行简单的急救手术,遇到疑难复杂问题,可以实现与基地医疗点、中转医院、定点医院以及特聘专家、医务专家之间的实时互通,全程共享运动员的健康档案、检查结果、诊疗记录、影像资料、支持远程多点会诊,真正实现全流程打通运动员就诊救治通道,筑牢训练安全与运动员健康防线。

  随着北京冬奥会日渐临近,许多像移动医疗保障平台这样的“首个”“第一”“智能”“高科技”出现在训练、保障等各个环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科技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实现高水平的体育科技自立自强。要综合多学科、跨学科的力量,统筹推进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为我国竞技体育实现更大突破提供有力支撑。

  END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