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奥运的交集始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08年,我刚硕士毕业参加工作不久,在奥运核心区参加医疗保障工作。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军医,保障对象主要是2000多名执行任务的官兵。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是第一素质,相比起来,医疗工作并不复杂,以常见病处置为主。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于卫生室留影
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场巡诊保障
14年之后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此时我已是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大家庭一员,我有幸参与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医疗保障工作中,成为北京冬奥会的亲历者和见证者。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作为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针对冰雪运动项目特点,遵循预防为主、首诊精准、中西医结合治疗、常态化监控、多手段康复的指导方针,全院全体医务工作者满怀激情、初心如磐,将各项冬奥保障工作做到尽善尽美。
冰壶测试比赛现场保障
犹如“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而我幸运“双奥”经历也感慨良多。
相比于2008年时从事的医疗保障工作,2022年在德尔康尼为冬奥会提供医疗保障工作要复杂得多。
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移动医疗保障平台
这首先是由冰雪项目“高海拔”“低温度”“高风险”的特点决定的。同时还是由于中国冰雪运动医疗保障起点低、保障弱的现实决定的。
因此,要做好保障工作,光靠激情已经不够了,学习成为头等大事。既要学习骨科专业之外的许多医学专业知识,比如妇科、内科、口腔科等等,还要学习传染病防控和院感专业知识。
除了学习,我还要从2008年的一颗“螺丝钉”,变成2022年冬奥保障的一个“中转站”。
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卫生服务站保障
我参加了二七厂冰雪项目训练基地卫生服务站的升级改造工作,成为国家雪上项目训练基地卫生服务站驻站医生。在基地卫生站工作,我的角色不仅仅是一名医生,我的工作也不仅仅是诊疗。
齐全的医疗保障设备
我要发现基地内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的潜在问题,充分做好预防宣教;
针对出现的各学科常见病医疗需求,我要能够确保诊断准确;
对于复杂问题,我要能够通过德尔康尼打造的5G专网远程会诊系统,对接中国冰雪医疗卫生保障定点医院,以及100多位定点医院的特聘专家,开展及时会诊;
我还要整理基地人员的其他医疗需求,适时组织实施医疗专家开展基地巡诊,包括康复再生工作、非药物中医特色技术诊疗工作等;
针对重大运动损伤,我要第一时间通过德尔康尼建设的中国冰雪运动员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安排转运工作。这一点在我从事赛事保障的时候,需求尤其突出;
提供医疗服务
最后,我还有一项非常非常重要工作,那就是落实双人双锁管理,做好基地医疗站的药品管理工作,坚决守住反兴奋剂底线,确保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极寒天气下随队保障
这些工作都是14年前在鸟巢保障时无法想象的,也是我十几年从医生涯没有想到的,满心里都是冬奥的日子里,时时刻刻都充满能量,为能够在冬奥事业中贡献力量而充满自豪。
从2008,到2022,我从一名青涩充满激情的青年医生,成为一名技术立身、责任感爆棚的冬奥保障多面手。
这就是我的双奥记忆!
一起向未来,这句北京冬奥会主题宣传语,送给2008年的自己,更送给2022年的自己。加油!健康中国!加油!中国医者!
END
文章作者: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张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