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保障国家队运动员在冰雪项目上的训练和比赛,德尔康尼派出的随队医生入队后首先要学会的一项救援技能就是滑雪。在白茫茫的雪山上练习滑雪,这听起来是一件非常浪漫的事情,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工作内容,让几乎毫无滑雪经验的医生们在短时间内快速学会滑雪,并完成医疗保障工作,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正是经历了这些在雪场上的摸爬滚打,才让德尔康尼的医生们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国家队随队医生。
潘文琦:
每天一百多次“屁蹲”,感觉骶尾骨快骨折
2019年10月,潘文琦作为队医开始了为期7个月的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集训队跟队保障工作。刚入队时,领队就多次提醒他,作为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集训队的队医,会滑雪是必不可少的技能。因为队伍常年在高山雪场进行训练,如果不会滑雪,就没办法顺利快速到达训练场地,何况大部分滑雪场地并不允许徒步进入。
训练场地就处在距离顶峰海拔约200左右的山腰上,需要乘坐三次缆车后,再经过约500米左右的雪道滑行到训练场地。
第一天上山,从未接触过单板滑雪的他,连雪鞋、头盔、护目镜都不知道如何佩戴。在队员和教练员细心帮助下,才终于穿戴整齐,在别人的搀扶下,他勉勉强强站了起来,这时,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单板滑雪困难。
在雪板上能够掌握平衡和控制速度,和双脚站立在地面完全是两种概念,初学单板,他完全控制不了滑雪板的走向,如同一个刚开始学步的孩子,紧紧拉着教练员的手,一点一点向坡下滑,深怕一不小心滚落山下。即使这样,基本上是几米一摔,几步一趴,半个小时后,当他连滚带爬终于到达了训练场地,两侧大腿不由自主地一直在颤抖,肌肉又酸又疼。
当晚,在吸取了白天的教训以后,他在网络上恶补了单板滑雪的基础知识,并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快学习滑雪的速度,不能耽误队员和教练员的训练,不能影响到训练场地的医疗保障。
从第二天开始,队伍训练完回驻地之后,他一个人乘坐大巴车来到雪场,从最基本的站立、后刃扫雪开始,一点点熟悉单板滑雪的特点。
每天从雪场下来,臀部、肩部、腕部没有不疼的,尤其是臀部,每天几十甚至一百多次“屁蹲”,感觉骶尾部似乎都快骨折了。
就这样,经过一周多的“玩命”练习,他终于初步掌握了“后刃扫雪、前刃扫雪、前后刃落叶飘、前后刃转换”等简单技巧,做到了不耽误给队伍训练做医疗保障工作。
赵元松
在海拔3300米的高山上学滑雪,需要一颗大心脏!
赵元松医生随队的是高山滑雪队,高山滑雪是一项非常危险的运动,运动员在雪场上的时速常常可以达到130-140N,即使是在所有的高山滑雪运动中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出现摔倒、摔伤是常有的事情,为了第一时间救治伤员,队医学会滑雪是必须的。
从一入队开始,赵元松就开始了和运动员、教练员的雪上训练。和所有运动员教练员一样,大家每天6:00起床,6:20早饭,然后乘坐大巴车出发,8:00准时到达训练场开始训练,一直到下午13:00训练才能结束。
高山滑雪队的训练场位于海拔3300米的高山上,在海拔如此之高的地方滑雪,除了要克服寒冷、恶劣的天气和严重的高原反应外,还要克服心理障碍,因为高山滑雪的训练场,和一般的滑雪场不同,赛道都非常长,坡度非常陡,一旦意外摔倒很难停下,会滑落六七十米,在滑落的过程中,身体非常容易被赛道的坑洼处损伤腰部,而且因为雪道中有坑洼地带,很多时候滑雪者会在赛道中被弹起来,这非常容易损伤人的膝关节,对于初学者的心理是个极大的挑战。
好在在高山滑雪队工作,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可以有最优秀的教练来做指导,赵元松学第一次滑雪,就有机会让一名国际级的教练来指导,教练悉心传授给了他很多的滑雪技巧,在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感后,虽然后续的学习中依然会有摔倒的情况,但是他滑雪的水平却突飞猛进。
经过连续几天的练习,现在赵元松已经能够熟练的在训练场上滑雪,应对训练场上的突发情况,时间长了,他甚至已经有点喜欢上了滑雪中的那种刺激的感觉。
孙宝亭
为了练滑雪,磨破好几条裤子
作为中国自由式滑雪双板U型槽国家集训队医,学会滑雪,也是孙宝亭医生的必修课。冬天的崇礼云顶滑雪场特别的冷,训练场的气温在零下30-35度,还伴有4-6级大风,每次从山下到山顶,光坐缆车就要一个小时。
每次上山,孙宝亭都要穿上厚厚的棉裤、羽绒服,再穿上滑雪服,即使是这样,当坐着缆车到山顶时,他的脸都已经被冻得没知觉了。正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孙宝亭医生学会了滑雪,大雪天,能见度很低,在雪道上,一路狂摔,随着体力消耗,越摔越难站立起来,但是山上暴风雪呼啸,只能是艰难地从地上爬起来,再摔再爬,就这样,在磨坏了好几条裤子之后,孙宝亭医生才学会了滑雪。
让孙宝亭医生体会更深的是,和他比起来,运动运动员更为辛苦,为了练习动作,不能穿的太厚,气温最冷的那几天,在山上,好几个小队员都冻哭了,但含着眼泪也要把所有动作练完。有2个队员手冻僵了,整个小手冻得通红,孙宝亭医生就用雪给他们搓手,直到手热乎了、恢复了知觉,队员们感动的哭了。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中心医疗保障机构和中国奥委会国家队运动员指定医院,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目前共有13名医生和康复师入选国家队医务人员人才库,其中包括2名国家队运动员会诊专家,全面保障着6支国家队医疗工作。
自2008年起,为历届夏奥会、冬奥会持续提供医疗保障服务,至今,已经累计为600多名国家队运动员提供了8000多人次的诊疗服务。
正是由于德尔康尼队医们不怕苦,不怕累,甘于奉献的精神,才使得德尔康尼能够持续提升国家(集训)队医疗保障水平,为更多的国家运动员提供及时、优质的医疗服务,为我国的冰雪健将健康保驾护航。
(文章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