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22日下午,在海淀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的2018年度“感动海淀”十大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志工王春瑛女士,被北京市海淀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办公室、北京市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共同授予2018年度“感动海淀”提名奖,海淀区相关领导为其颁发了荣誉证书。
据悉,本次评选是海淀区为全面提升文明城区建设水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经海淀区文明城区建设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研究决定,在全区开展的十大文明人物评选活动。通过此次评选,以及相关事迹的宣传,有效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海淀区广大人民群众传递了正义和阳光。
以下为王春瑛女士相关事迹介绍
退休职工发挥余热,扎根医院奉献爱心
从2015年起,王春瑛同志从北京橡胶工业研究院退休后,加入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志工组织,4年来,坚持为医院患者提供志愿服务。从门诊到病房,从导诊服务到慈善义捐,医院的每个角落,都留下她乐于助人的身影。在她身上,体现了一个公民的良好道德风尚,是社会中的一股正能量,向广大患者传递了关爱和阳光。
门诊义务导诊员
在德尔康尼的大厅,你常常能见到这样一位“老太太”,她虽然不是医院的员工,但对于患者的咨询却格外热心。虽然已经65岁,但遇到行动不便的患者,她会第一个跑上前去,用轮椅推着患者去拍片、检查、办理住院。没有人知道,她自己也是一位骨病患者,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已经严重到需要手术的程度。
这个“老太太”就是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志工的杰出代表王春瑛女士。
在医院做志愿者工作,其实大多数时间是在做一些指引、回答咨询等重复性工作,但王春瑛能坚持4年,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病房里的爱心“妈妈”
很多外地患者独自来医院做手术,术后没有人照顾生活起居,王春瑛就义务照顾患者的生活,帮他们洗头、剪指甲、打饭,还常常从家里带“好吃的”给患者。
有一位来自安徽的7岁的骨科小患者“陈旭”,术后3天正赶上他的生日,王春瑛了解到他的情况过后,悄悄联系了自己所在的阜四社区居委会,通过居委会,召集了十几个同年龄段的孩子,王春瑛自己花钱给陈旭买了生日蛋糕,孩子们还为陈旭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生日礼物。
生日那天,当孩子们托着蛋糕,排着队从病房门口走进陈旭的病房时,着实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他和家人都没有想到,在千里之外的病房里,还有人能惦记着他的生日。虽然在病房,但唱生日歌、吹蜡烛、吃蛋糕,陈旭在家里能感受到的温暖,在病房里一样也没落下,他激动的抱着王春瑛,喊她“爱心妈妈”。
为贫困患者募集手术善款
常文国,是一个来自东北贫困县的臀肌挛缩症患者,自小患上了臀肌挛缩症,因为当地医疗条件比较差,家里比较贫困,导致他一直到33岁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村里的同龄人都出去外面打工,但因为常文国奇怪的走路姿势,大家都把他当残疾人对待,再加上他不善与人交际,没有什么文化,一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
王春瑛在得知常文国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其进行了联系,并默默下定决心,一定要帮常文国恢复健康,帮助他恢复自由行走的权利,让他重拾自信。
因为常文国收入很低,即使是2万元的手术费,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笔天文数字。经过多方努力,王春瑛和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一起,于2015年11月29日,发起了一项旨在为臀肌挛缩症贫困患者进行手术善款募捐的帮扶计划,募捐受到了大家热烈响应,捐钱、捐物的电话接踵而来,这次捐赠中,王春瑛从自己的退休费中捐出数千元,用于贫困臀肌挛缩症患者的帮扶。最后,大家终于募集到了24.5万元的手术善款,累计帮助了12名贫困的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了手术。
在常文国成功进行手术后,王春瑛还经常去病房探望,照顾常文国的日常生活,同时,她耐心给常文国进行心理辅导,让他重新恢复了自信,恢复对生活的希望。
经过王春瑛以及医护人员的热心帮助,康复之后的常文国,找到了一份销售的工作,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因为他现在可以自信的在别人面前交谈,自信的推销自己的产品。可以说,他因祸得福,一次住院治疗,让他懂得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活,在他面前变得无限美好起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