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完冬奥 再战疫情
4月26日至4月30日,北京进一步扩大区域筛查范围,对东城、西城、海淀、丰台、石景山、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经开区等11个区域人员开展三轮核酸检测。
应海淀区卫健委要求,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4月25日紧急组织60人核酸采集队伍,支援田村路街道辖区核酸采集工作。
在田村路街道
全部36个核酸采集点位中
德尔康尼支援队伍
覆盖了其中的20个点位
占比超过一半
闻令而动,1小时组队
4月25日晚22时46分
接到海淀区卫健委通知,要求德尔康尼抽调60人,支援4月26日的首日全员核酸筛查工作。
相关通知发到工作群内,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支部书记、院长贾斌第一时间指示:这是大事,务必落实!
4月25日晚23时51分
全部60人名单确认,且全部一对一电话通知到人。
4月26日清晨5时15分
出征医护陆续到达医院,整装待发。
4月26日6时30分
全部人员到达指定点位,准时开始采样工作。
组队过程中、队伍临行前、执行任务过程中,院长贾斌反复叮嘱要做好防护,注意个人安全,严格操作规范,不能有丝毫松懈。
操作规范,有爱心更有专业
采集前
手清洁,戴帽子、戴口罩、戴第一层手套,套防护服、鞋套,戴面屏、戴第二层手套,期间进行口罩密闭性试验、防护服袖口密封……一环一环,规范穿着防护服,做好采集准备。
采集中
严格落实“每采集一例即手卫生一次”的规定,不厌其烦,规范操作。
破拆采集棉签动作迅速,采集咽拭子的动作更是又快又准。
“摘口罩”、“张嘴”、“说‘啊’”、“对,特别好”、“坚持一下”、“您太棒了”……
还来不及反应,部位已经找准,采集已经完成!
采集后
每个班次采集结束后,在污染区彻底手卫生一次后,还要进行一次全身彻底消毒,面屏、鞋底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更是重点消杀位置。消杀后再严格按照流程脱掉防护服,并妥善处置医疗垃圾,最后再彻底手卫生,更换口罩。
冬奥医护,组团出征
此次德尔康尼60人核酸采集支援队伍,可以说是一支不折不扣的冬奥保障医护团队。
他们中有北京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团员、单板滑雪U型场地国家队队医、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骨二科的主治医师龚良伟。他连续随队贴身保障国家队运动员600多天,直至冬奥会比赛结束。期间,他随队在德尔塔毒株蔓延最严重的时候,毅然逆行,随队赴欧洲、美国多地外训外赛50多天。
他们中有德尔康尼医院原冬奥保障办公室运动员门诊负责人李冬梅。她是工作20多年的资深护士,顾不得家中备战高考的女儿,一心扑在德尔康尼运动员门诊,接诊,分诊,导诊,上门服务,完善运动员健康档案……
每一个人都秉承保障冬奥的专业精神、奉献精神,执着专注、一丝不苟。
党建引领,党旗飘扬最前线
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在做好北京冬奥会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德尔康尼已先后组织医护近千人次,支援了多轮社区核酸采集与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均圆满完成任务,受到海淀区卫健委、街道、社区、老百姓的一致好评。
在此过程中,德尔康尼医院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一线,冲锋在前,将鲜红的党旗牢牢插在防疫最前线。
贾斌表示,今天抽调的60人中有10名支部党员,还有若干入党积极分子和一大批优秀青年。
除了这60人,德尔康尼党支部还由支部委员和党员牵头,准备了近百人的预备队,随时闻令而行。
接下来,德尔康尼党支部将保持战斗姿态,只要防疫需要,只要组织需要,只要人民需要,快速响应,坚决落实,义无反顾,倾力投入,全力支援区域核酸采集、新冠疫苗接种等相关工作。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从2018年到北京冬奥会结束,德尔康尼追逐29支中国冰雪国家(集训)队的脚步,派出医护人员1万余人次,为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提供了包括核酸采集在内的体系化、团队化、数据化医疗保障,为中国冰雪健儿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贡献了科医力量。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
2022年4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德尔康尼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胸怀大局、自信开放、 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
院长贾斌表示,德尔康尼作为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
集中体现了
北京冬奥精神
胸怀大局
自信开放
迎难而上
追求卓越
共创未来
德尔康尼更加有责任和义务
以人民健康为“国之大者”
弘扬北京冬奥精神
勇挑重担,全力投入
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贡献专业力量
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坚固屏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