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则“某互联网大厂员工健身房猝死”的新闻刷爆网络。据媒体报道,“吴同学”在健身房锻炼一小时后出现头晕、呕吐等不适症状,经120送至医院抢救41小时后因心梗猝死,不幸离世。
为什么会猝死?
猝死指的是,平常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此类病例约有70%是心源性猝死。
猝死主要成因是冠心病、心脏衰竭和遗传性心脏病,而患者病发时会心律不整,心脏突然跳得过快、收缩过速,而导致输出血液不足,令脑部和其他身体器官缺氧,心脏同时因停顿而死亡。在不清楚自身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的情况下盲目健身会直接导致猝死,此类事件不胜枚举。
哪些人是高危人群?
长期熬夜加班、精神焦虑的人,往往过度劳累,睡眠严重不足,造成心率异常,体内电解质紊乱;而且情绪波动较大,会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荷,风险较高。长时间面对电脑,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和代谢会受阻,血管一旦堵塞或破裂,就会带来急性问题。
而这类人群往往也是健身需求较大的人群,为了缓解亚健康状况,健身成为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必选项。于是,这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死循环——运动或者不运动都会增加风险。
那么究竟是该动还是不该动呢?
在动与不动的问题上,答案是十分明确的:科学的运动才能获得健康,盲目运动只会增加运动损伤甚至猝死的风险。
然而,大多数人的运动都是盲目的。
科学健身才能获得健康
在没有经过严谨的运动机能评估和科学的建议情况下健身往往适得其反。
例如,我们在近期的评估中就遇到了这样一位患者,他非常喜欢踢足球,但是每隔两三年必定会受一次比较严重的伤。这位患者经历过前交叉韧带断裂、半月板撕裂、踝关节骨折等重伤,几处韧带也存在一些问题。
经过我们评估后,发现他的核心力量不足;双腿肌肉力量严重不平衡;单腿的前踢和后勾力量也不平衡;即便是前踢,在不同角度下的力量也不平衡。如此高危的损伤风险,才造成了他频繁受伤的状况。
而就在上周,我们在另外一个评估中就成功避免了一起因盲目运动带来猝死风险的案例。
一位40岁左右的男士因为久坐办公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正在他摩拳擦掌准备认真训练好好健身的时候,在我们的评估中就发现了心脏的隐患……一定强度的运动将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
在此,我们建议大家: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获得更好的效果,在您健身运动之前一定要到专业机构进行科学测评并听取专业意见,尤其是没有锻炼习惯和经常受伤的人群更要避免“吴同学”的不幸事件再次发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