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止点腱炎指在跟腱止点处的足后跟疼痛。开始在活动多后感到疼痛,之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检查可见跟腱止点部外观正常或增大,局部压痛。
在运动员、跑步爱好者、肥胖人群和久坐人群中,常常会有脚跟后方疼痛的情况,让病人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包括一系列累及跟腱止点( 包括跟骨后上部及邻近区域 )的跟腱病,如:跟骨后滑囊炎 、跟腱后滑囊炎 、Haglund畸形 、跟腱止点腱周炎 、跟腱止点炎 、全身性肌腿端病。
01、解 剖
跟腱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合并,止于跟骨结节后侧;跟腱止点不但位于后侧,还位于跟骨内侧和外侧。在跟腱远端与跟骨后背侧突起间、跟腱止点的近端,是跟骨后滑囊,跟腱后滑囊位于跟腱远端浅面。
02、病 因
跟骨后滑囊炎 、跟腱后滑囊炎 、Haglund畸形 、跟腱止点腱周炎 、跟腱止点跟腱炎等常同时发生。比如Haglund畸形(跟骨结节背后侧突起与跟腱撞击)会撞击跟腱止点纤维束和跟腱囊引发多种疾病。Haglund畸形并非是引发这类病理变化的唯一原因,滑囊炎 、跟腱撞击也可能引发腱周炎和跟腱止点炎。Kang等已经证明Haglund畸形并不是诱发跟腱止点炎的必要条件。跟腱止点内的钙化可以提示这一区域内发生的退行性改变。
作用于跟腱的恒定的、持续的负荷能够引发跟腱炎(如跟腱变性、滑囊炎、Haglund畸形等),造成跟腱及腱周组织的炎性浸润。高发人群为肥胖患者以及老年业余运动员。位于跟腱与跟骨后突间的跟骨后滑囊在长期的冲击下会发生跟骨后滑囊炎。位于跟腱与皮肤间的跟腱周围滑囊在反复冲击下则会发生跟腱后滑囊炎 。通常是由鞋子上的突起反复摩擦撞击跟腱局部引起的。
跟腱止点炎的患者相当部分是较年长的业余运动爱好者。这部分患者的发病机制则是跟腱附着端病变。相对于年轻男性患者而言,他们可能更多地受到银屑病、痛风、脊柱关节病等基础疾病的影响。该病通常双侧发病 。
03、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为较年长的运动爱好者,他们通常被称为“周末勇士”( 指仅在周末进行体育活动的人群)。
症状通常包括局部肿胀、皮温升高、逐渐加重的钝痛或提踵时跟腱局部的疼痛。症状在运动后或穿鞋时加重。在山间跑步、运动强度变化或运动失误时也可感到症状加剧。踝背伸时压迫位于跟腱和跟骨间的跟后滑囊会感觉疼痛明显加重。
对于跟腱孪缩的患者,Silfverskiold试验能够显示跟腱止点紧张的程度。
04、诊 断
跟腱止点炎的诊断包括 X线 、B超 、 MRI。
1、X线有助于评估跟骨的解剖形态 ,判断是否存在 Haglund 畸形 、肌腱钙化以及测量后跟骨角和PPLs(用于确定是否存在Haglund畸形)。可显示跟骨后侧跟腱止点处不规则骨性结构及钙化。X线还可排除跟骨应力性骨折。
2、超声检查操作简单、检查速度快、成本低廉,能够明确显示跟腱内钙化、跟腱异常增厚以及跟腱止点炎。对于跟骨后滑囊炎以及跟腱周围滑囊炎的患者,超声能够清晰地显示出囊内的滑液和增厚的囊壁。但超声检查敏感性比MRI低。
3、MRI检查在显示跟腱、滑囊、骨性畸形和疾病进展程度方面非常有价值。MRI检查灵敏度高,常为首选检查。可明确止点处跟腱受累范围,以及是否存在跟骨后滑囊炎及跟腱后滑囊炎。另外,MRI还能清晰地显示出逐渐增加的囊液和滑囊周围的炎性改变。
05、治 疗
保守治疗
跟腱止点炎的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将近90%的病人都能经非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常通过休息、减少活动、冷敷、足跟抬高(牛仔靴、高跟鞋或使用矫形器),解除鞋的压迫 、服用非甾体抗炎药( NSAIDs )、肢体制动等;发病3-6个月后,以上方法无效,可给予物理疗法,注重离心训练(伸缩肌肉使跟腱延长)、交叉训练、伸展运动、冲击波治疗等,经过12周的训练后症状有可能消失。治疗时应避免注射皮质类固醇以降低跟腱断裂的风险。
手术治疗
适用于难治性跟腱止点炎的患者。手术通常仅限于病变局部,包括Haglund畸形的切开截骨或镜下截骨、滑囊切除、局部等离子刀清创;如果跟腱止点病变超过50%,则须行踇长屈肌腱移位。如在X线图像上可见明显的跟腱内钙化,则应使用缝合锚重建跟腱止点,建议使用双排构建来增加强度。术后恢复性锻炼至少需要9个月。部等离子刀清创;如果跟腱止点病变超过50%,则须行踇长屈肌腱移位。如在X线图像上可见明显的跟腱内钙化,则应使用缝合锚重建跟腱止点,建议使用双排构建来增加强度。术后恢复性锻炼至少需要9个月。
我们将根据您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