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尔康尼成功为98岁高龄骨折老人行髓内钉固定手术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1-12-16  点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位医生网友的文章,其中的一段话触动了我:

  “

  决断,在试探的边缘。

  往后一步,一马平川;

  往前一步,万丈深渊。

  ”

  这位同仁接诊了一名身体条件特别差的病人,手术,要承担巨大风险;不手术,意味着彻底放弃这个病人。经过内心的斗争,他最后决定为病人做手术,手术成功以后发出了上述感慨。

  医生的不同抉择有时候可能导致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当患者身体条件很不理想时,该不该做手术?看了这篇文章,我想起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前段时间,我管理了这样一位患者:女性,98岁高龄,晚上在家上厕所时不慎摔倒,左髋关节和左腕关节疼痛、不敢活动。拍片见:左股骨近端骨折,左尺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有多年冠心病、房颤及高血压病史,身体条件差。别的医院建议老人家属带老人回家卧床休养。

  稍微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此高龄的老人,有诸多基础疾病,如果不尽早做手术,长期卧床有可能发生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比如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无论哪一种都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患者伤后影像学检查

  如同那位网友所说,我们也深深明白一个道理:决断在试探边缘,往后一步,保守点,不做就不惹事,病已至此,与我无关;往前一步,果断手术,就是一只脚迈入了深渊,随时与死神做上交易。术后郭文龙主任说:“对如此高龄病人,我们不敢大意,全面完善术前检查以后,立刻请麻醉科主任及内科主任会诊,全面评估患者病情。最后我们的意见出奇地一致:虽然风险很大,但是手术可行,决定为患者手术。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我们紧张的心一直高悬着,听着监护仪规律而有节奏的“滴滴”声,才使我们慢慢安心。

  术前,德尔康尼启动多学科联动机制,整个过程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全程参与并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内科主任给予全面保障,以防意外情况的发生。在多方保障、全面充分的手术准备以及精准迅速的操作下,仅用了不到1小时完成了股骨近端的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手术,术中透视见骨折及内固定位置均良好。患者术后安全返回病房。

  


  上图:麻醉医师为患者麻醉

  


 

  上图:患者术后影像学检查

  患者术后病情平稳,但是需要卧床静养不能下地活动,而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是一个98岁的耄耋老人所不能承受的。为了让患者今早康复,德尔康尼实行手术、护理、康复、营养一条龙术后健康管理,定时为患者翻身、帮助坐起,及时更换被褥,加强营养摄入,直至术后3周时出院,患者全身无一处压疮,肺部没有任何炎症,血红蛋白从术前的103g/L上升到121g/L。

  因为患者不能下楼,康复医生每天坚持推着康复机器,带着康复训练器材上楼为患者康复治疗。出院时患者患肢功能活动良好,肿胀基本消退,无明显疼痛感觉。及时的康复治疗为患者今后站立行走,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奠定了重要基础。

  

  康复医师为患者康复,和患者交流

  决断,在试探的边缘!当我问起郭文龙主任,为什么非要收治这样一位风险极大的患者时,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收治一位准百岁老人,要承担着极大的心理压力。为什么收她住院并手术治疗,就是因为无论多么严重的疾病,我们的内心都要有一个专业的判断,什么手术能做什么手术不能做,我不是在逞英雄,是我相信,以我们的专业判断及专业技能,能够完成这台极具挑战的手术,德尔康尼多学科合作使我们完全可以给她们一个希望。还有就是老人对生命的渴望和热爱,一个准百岁老人尚可如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救她。老人的几个子女尚在国外,因疫情影响暂时无法回国,我们这样做就是延长老人生命时间,给子女争取时间,让他们不留遗憾,也是完成老人一个心愿。”

  听了郭主任的一番话,我深受启发。一名合格的医生,既要有专业的知识储备,也要有悲天悯人的恻隐之心,能够急人所急、帮人所难,为患者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该出手时愿出手、敢出手、能出手”。


 

  END

  图片源自网络 侵删

  投稿医生: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张 忠

  文章编辑: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胡一男

  审稿医生: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郭文龙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