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矫形骨科著名专家周乙雄――医者仁心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19-08-02  点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为充分展示共和国70年来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生动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激发广大医护人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工作热情,骨事汇、中共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党支部联合推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系列采访活动,深入挖掘老一辈医务工作者对事业极端热忱,对病人极端负责的高尚情操,引领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继续朝着“做让人民群众满意和赞誉的好医生”的道路砥砺前行,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

​  今天采访的专家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原主任,中国矫形骨科界著名专家周乙雄教授。

  

​​

  学医,就不要怕吃苦

  和很多医学生一样,中学毕业的周乙雄教授对于自己未来的选择懵懵懂懂,学医的专业是在家人的建议下确定的,在家人看来,做医生是一个“积德行善”的事情。虽然当初对于未来的规划还不是很清晰,但是,当这一目标确定后,他就再也没有动摇过,从此,他在内心埋下了一生学医、从医的坚定信念。

  

  在顺利考入首都医科大学后,周乙雄在学校经过5年严格的医学专业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从此开始了在积水潭医院长达47年的临床工作。

  要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苦的学习。周乙雄教授回忆,在进入临床工作前,首先从实习生做起,而在积水潭医院实习,首先要从护士做起,在轮转到烧伤病房时,作为实习生,每天做的事情是喂病人吃饭、喝水,给病人洗澡。

  做了2个月的实习护士后,周乙雄才转为实习医生,作为实习医生,他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每天早晨8:00上班,一直工作到下午17:00,半个小时的吃饭时间,17:30再赴急诊值班到深夜23:00,然后吃完医院提供的夜班饭回到宿舍,继续在宿舍看书学习,一直到凌晨,当大家都困的不行时,就去水房洗衣服,冰冷的水可以让头脑瞬间清醒,然后回到宿舍继续看书,一直到凌晨2点多才休息,而第二天早晨8:00,他又出现在了病房里,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正式工作后,周乙雄的工作量更加繁重了,积水潭医院实行24小时值班制,作为住院医生的周乙雄,他几乎吃在医院、住在医院、工作在医院,没有时间回家,即使在节假日休息时,也要来到医院查房,查看完自己的患者才放心,这样辛苦的住院医生工作,周乙雄一直做了14年。

  谈及这些,周乙雄教授说,选择作一名医生从来没有后悔过,他始终觉得,学医就不要怕吃苦,这一切都是一名医生应该做的。他常对青年医生们说,做任何事情,都要目标明确,只有目标明确才能坚持走正确的路,而且在从医的路上要肯吃苦耐劳,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

  医者仁心

  在德尔康尼,周乙雄教授已经做过数百例的关节置换手术,至今无一例感染或术后效果不满意的患者。当同道们问及周教授的“秘诀”时,周教授说:要做好一个骨科医生,除了要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外,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只有真正的做到这两点,才能保证每一个患者都能高质量的康复。

  看过周乙雄教授门诊的患者,总是对周教授信赖有加,因为他对待患者总是那样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说话从来没有“水分”,找周教授看病,患者感觉特别踏实。

  从医49年,无论是给国家领导人看病,还是给普通的老百姓看病,周乙雄教授做到一视同仁,普同一等,他以同样的热忱来为病人服务,因为在他心里,“医者仁心”是他从医的初心,也是他49年临床工作的准则。

  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从年轻时起,周乙雄教授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追求进步,这或多或少和他的家庭影响有一定的关系。家里的长辈,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再到社会主义革命时期,都不断有人投身其中,为国家和民族命运贡献自己的力量。

  

  出生于1945年的周乙雄教授说,自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时时刻刻受着共产主义的教育,在他心里,共产党代表着时代进步的方向,起着模范先锋队的作用,所以他从小学到中学,都积极地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等组织,在大学校园里,周乙雄主动找班里的两位党员同学谈心,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动态,积极准备加入中国共产党,但是因为赶上文革的特殊时期,周乙雄在学校入党的希望落空,但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后,他继续努力,平时利用节假日、中午休息时间积极做共青团的工作,经过不断的努力,最终于1974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党让干啥就干啥,打起背包就出发

  有着45年党龄的周乙雄教授说:“在工作和生活中总会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是要首先服从党的领导,一切从集体的利益出发,共产党员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76年,一支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北京安定医院等专家共同组成的医疗队准备奔赴甘肃,院领导临时决定由周乙雄教授带队参加本次为期一年的医疗队工作。

  在此之前,周乙雄教授已经参加过第二颗原子弹发射时期赴西北医疗队的工作,而且,此时恰逢周教授的爱人怀孕,由于强烈的妊娠反应,连续的呕吐导致身体非常虚弱,周教授完全可以以照顾爱人的名义推掉这次工作任务,但当医院党委书记找到周教授谈话时,他还是二话不说接受了任务。因为在他心里,共产党员就是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吃苦在前,党有需要时,要随时听候党的召唤,并付之于实际行动。

  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周教授以最快的速度将爱人安排在积水潭医院妇产科保胎后,简单收拾了行李,带着医院给他准备的军绿色行李箱,带领医疗队踏上了开往甘肃的火车。

  在甘肃,医疗队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艰苦。有时候医疗队常常要带上一天的干粮和水,攀登4000多米高的祁连山高峰为民工送医送药。

  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民村喝的是从涝坝池里蓄积的脏水,严重影响着当地人的身体健康,为了让当地人喝上干净水,周乙雄教授带领医疗队成员为当地居民修建了滤水池,虽然条件有限,但大家因地制宜,在当地找来大量的鹅卵石,先铺一层鹅卵石、再铺一层碳、再放一层小鹅卵石、一层大鹅卵石,就这建成了一个简易的滤水池。滤水池建成后,有效的解决了当地村民的饮用水问题,受到大家的欢迎。

  除此之外,周乙雄教授还带领医疗队在当地开展了乡村赤脚医生培训、厕所改建、计划生育等工作,队员们不怕脏、不怕累,出色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受到当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德尔康尼是我的第二个家

  早在2002年,周乙雄教授就开始与德尔康尼接触。德尔康尼还在某三甲医院租借科室办院时,周乙雄教授就常常在下班之后,骑着自行车来德尔康指导工作,会诊患者。作为骨科界的老前辈,周乙雄教授对于德尔康尼这样一家新建的骨科医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从心底里认同德尔康尼的办院理念,对德尔康尼的未来充满希望。

  

  他为德尔康尼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骨科医生,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德尔康尼矫形骨科的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直到今天,周乙雄教授还在德尔康尼做着传帮带的工作,无论是手术台还是在门诊,哪怕只是一名住院医师,只要有问题,周乙雄教授都会毫无保留的进行传授,因为在他眼里,德尔康尼已经成为了他在工作中的第二个“家”,他希望德尔康尼所有的医生都能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骨科医生。

  为了更好的帮助青年医生学习成长,周乙雄教授除了留下几本必备的骨科书籍外,将把自己多年收藏的大量骨科学术书籍、杂志、资料等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整理后,无偿捐献给了德尔康尼的图书馆。

  周教授常说:“我们这一辈人已经老了,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工作,在病人身上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百年之后,我不能把这些经验带到棺材里,我要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年轻的医生,让年轻医生们在临床上少走弯路,让这些经验继续造福于广大的患者,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和之前访谈的两位教授一样,在周乙雄教授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强烈的医者情怀,他用朴素的话语为年轻医生们指明了方向,让大家更加明确了从医的初心,周教授对党、对病人极端负责的高尚情操,引领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继续朝着“做让人民群众满意和赞誉的好医生”的道路砥砺前行。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