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的白发老人骨折!
手术后,老人抱着医生的胳膊怎么也不肯松开!
他们直面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的骨折
全员大接力34分钟延续97岁老人的生命!
定了!
为年近百岁的老人置换骨头!
手术前,
老人抓着麻醉科主任宋志鸿主任的手,
说到:“你别走,你别走,救我,救我!”
老人走路滑倒摔骨折,
有人说这是高龄老人最后一次骨折,
需要做拟髋关节置换术。
一般来说,
这位老人虽然年龄大、比较健康,
可是如果接受不了治疗,不能活动,
骨折后一直躺在床上,
家里护理不好的话,
1个月到3个月之间,
会产生肺部感染和褥疮,
如果出现这两个并发症,
生命期就会变得很短。
老人的孩子孝顺,
把老人照顾得很好,
97岁,风烛残年的年龄,
老人的儿子依然想给母亲做手术,
因为老人除了骨折,
其他生理指标都还正常,
只要骨折手术成功,
老人便极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百岁老人,
这是他对母亲的期待与爱。
老人因为年龄大,
到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四五天,
由于家里人没有和老人沟通好,
老人耳朵听不清,
所以看见白大褂而害怕,
一直喊着“我98了,再有2年我就100了”。
(老人说的98是虚岁)
老人的哭闹与挣扎深深印在了医生脑海里。
由于老人情绪不稳定,
家人们只好放弃手术带老人回家。
回家后两个月老人没有疼痛,
但是不能下床。
一旦走动就会疼痛,
老人的家人以为骨头已经慢慢长好,
于是又去了德尔康尼骨科医院复查。
然而,
97岁的骨头,骨质疏松严重,
怎么可能长好呢?
这次,
老人的家人们又产生了为老人手术的念头。
“失败不是悲剧,放弃才是 ”
他们决定为老人放手一搏!
医生不敢松开的手!
这台手术,
麻醉部分是最难也是最危险的。
宋志鸿主任高度紧张。
然而老人总是活动,
无法安静下来,
哭闹就会使二氧化碳增多,
血氧变低,
注射镇定剂的剂量就很难把握,
稍微多点老人就不喘气,不敢插管;
少一点,老人无法安静。
最难的是血压波动很大,
一点点降压药,
就能让老人的血压,
一会上升到200,
一会又降到90,
呼吸会抑制、心跳会抑制。
医生担心
会出现脑出血、脑梗塞、心脏问题,
老年人跟常人反映不一样,
尤其是这样高龄老人,
正常人输入2毫升降压药就可以平稳血压,
但是老年人没法确定,
医生一直在摸索和调整,
降到1毫升剂量都不行,
先给0.5毫升,再一点点调整。
因为老人家骨折后半年,
不得已再次选择手术,
骨折周围全是瘢痕组织粘连,
手术开始首先要瘢痕松解,
手术时间延长,
出血会增多,
随之而来的风险增加。
对于97岁高龄的老人,
麻醉之后,
手术时间的把控和放人工假体
是最大的两个难点,
老人骨质疏松很严重,
就很容易把人工关节放到骨头的外面
或者放得不正,
也或者是固定得不牢固,
这都是这个手术的难点,
手术就会失败。
医生要测量骨头的大小,
然后确定安装几号假体合适。
严密的术前计划,
术中手术团队密切配合,
出血不到200毫升
每一秒每一分都确定着老人是否能安然无恙。
这样的34分钟,
对于医生来说,
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手术进展比较顺利
34分钟
手术就结束
老人被推出手术室
97岁的生命在34分钟的手术中延长了
6小时下地行走
白衣之下
初心闪亮!
“我说我们尽最大努力,我们让老太太尽快康复,让老太太再多享几年福,过一百岁,做个真正的百岁老人。”
――宋志鸿
“在我成为一名医学生的时候,我就已经坚定了这个信念,我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每一位患者!”
――李瑞
每一位医者
都是步履匆匆
他们在救死扶伤的路上一路狂奔!
见过春日夏风秋叶冬雪,
也踏遍南水北山东麓西岭
都不及患者出院时的嘴角上扬!
有人说,
当年学医的笑容有多甜,
行医之路的泪水就有多咸。
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因为什么而出发!
2019年,
他们给了我们一张幸福处方!
白衣之下,初心闪亮!
“初心和使命,就是踏踏实实的治好病人的病。”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院长 贾斌
END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