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湿了,疾病就来了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0-08-17  点击: 

  中医上,一般把农历六月称为长夏。长夏时节,脾湿主令,又挟暑热,易发痰湿性疾病。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痰湿的那些事。

  痰湿蓄蕴体内,主要表现为哪些症状?人体为什么会有湿?该如何预防?如何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水饮入胃后,经过胃的消化,其中的精气,输注于脾,“脾主升清”,在脾气的温化作用下,水液上输于肺。肺通过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把津液输布全身各器官使用,最后废水从膀胱排出体外。这就是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过程。

  简单表示就是:水→胃→脾→肺→全身器官→膀胱。这中间每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出现痰湿的不同症状。

 

  症 状

  脾胃受寒,则易出现胃凉,胃胀,腹泻如水,呕吐。脾脉与带脉相通,痰湿漏于带脉,则易腹型肥胖,妇女白带增多。痰湿流注肺中,则痰多,晨起明显,色白,若夹热,则痰黄,肺胀,气短。痰从肺流注上焦,则易发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头沉,中风,后背发紧如有人手按。流注下焦,则易下肢肿胀,沉重如灌铅,腰以下至膝踝怕冷,如过凉风。痰饮凌心,则易发喘憋,心悸,夜间端坐呼吸。流注肝中,则易发脂肪肝,肝主筋,易发各种肌肉颤动、抽筋,眼粘,阴部潮湿。流注血脉,则易发血粘度增加,血流变慢,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或降低。流注膀胱经,则发颈椎病,腰痛,腰困,腰膝酸重。流注上肢经脉,则易发上肢酸痛,酸重,晨起手胀手麻。痰湿流注关节,则易发风湿关节病。

  

  原 因

  脾主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虚则生湿。从上面的分析可见,痰湿是脾虚以后,对进入从体的水液运化失常产生的,通过不同部位和经络的流注,而引起各种疾症状。

  预防和治疗

  善治痰者先治脾,然后再治其余诸症。就好比,一个院子里的水龙头下放了一个大盆,盆满水溢,院子里的许多东西都被水泡了。我们应该先关了水龙头,然后再清理水盆,或者晾晒被泡的东西,否则徒劳无功。脾胃病,三分治七分养。轻的,我们只要调整生活方式,每天按时三餐,不食生冷,少食油腻,因为脾喜湿喜燥恶湿。还要调整自己的脾气,肝属木,脾属土,木旺必来克土,而致脾虚。更要注重合适的运动,“动则升阳”,脾肾阳气增加了,痰湿得温则化,生的痰湿就会变少了。重的,就需要治疗。比如,有人吃的特别少,大便一天多次,可是还是越来越胖。这个自己调整不了,必须得治疗!视胖的程度,快的1-2个月,慢的半年到一年,健脾化湿,通调水道,温肾利水,就会收到很好的疗效。

  保养的事,归您!治疗的事,包给我!请大家都把自己的健康重视起来,我们共同努力,身心和谐,百病不生,为国家和关心自己的人减少负担,让自己活的更精彩!更美丽!

  

  END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

  本文作者: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章扬

  审稿医生: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徐译轩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