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疼,这两个原因较常见

来源: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日期:2020-04-15  点击: 

  足跟痛,是很多人要面对的问题,尤其是在长期站立和行走后。说起脚后跟疼痛病因,大家都说是“骨刺”扎的疼,这种观点不完全正确,骨刺确实可造成足跟痛,只有位置不好,呈隆起状才可能会影响局部组织,产生炎症,出现疼痛。

  更多的人是因为其他原因,比如扁平足、高足弓、跟腱断裂、跟腱炎等……今天,就给您说说脂肪垫炎与足底筋膜炎这两个常见病。

  脂肪垫炎

  跟骨作为一个比较“辛苦”的关节,在你站立时,它要承担近50%的体重。脂肪垫位于跟骨下方,由脂肪组织与纤维组成,有防止关节活动和吸收震荡的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脂肪垫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逐渐变薄,再加上长期站立、走路姿势不良或体重过大,脂肪垫炎便容易产生。中老年人,肥胖者和运动员,是此疾病的好发人群。

  【脂肪垫炎症状】:足跟负重区偏内侧有压痛点,有时可触及皮下的脂肪纤维块,犹如可滑动的结节,压痛明显。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起自跟骨止于脚趾下方,是一种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致密,坚韧,自愈能力差,可因长时间反复牵拉导致慢性炎症。长期站立、行走者、广场舞爱好者、爱爬山人群都好发此病。

  【足底筋膜炎典型症状】:早晨起床或静止一段时间后的第一步足跟及足心疼痛,足底有强烈胀裂感,稍微活动一会儿,症状减轻,再活动一会儿后,又再次加重。

  疼痛发作,怎么办

  休息很重要

  出现疼痛, 休息非常重要。不久站、不久行、停止爬山、停止慢跑。很多人最初是一侧足跟痛,但未引起足够重视,为了避开疼痛,在行动时便过于依赖另一只脚,最终引起两只脚出现症状。

  小提示:有的人得了足底筋膜炎后,不好好休息,反而特意选择鞋底薄的鞋子,在鹅卵石地面上反复行走,这样的“按摩”,会使足底受压不均,加重症状。

  

  保守治疗

  1)药物、理疗

  足底“皮厚”,贴剂和膏剂作用有限,疼痛时可服用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塞来昔布、芬必得等。但要注意用量,避免不良反应。

  理疗可选择冲击波、超声波等治疗,也可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2)恰当的冷敷和热敷

  脚痛也适用冷敷与热敷。疼痛初期,可以冷敷阻止炎性因子释放,48小时后,可通过热敷缓解脚后跟疼痛。平时也可多泡脚,加速血液循环。

  3)足底锻炼

  站位或坐位,毛巾平铺地面,脚趾、足弓弯曲用力反复抓毛巾,练习至足底肌肉出现酸胀感 。

 

  

  练习过程中,不要在意脚趾是否抓住毛巾,要多注意足弓弧度。

  以上方法,若不能解除您的疼痛,建议就医,找真正病因!!!

  足跟痛问题可咨询电话 转1077

  END

  (本文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及时删除)

  审稿专家: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张有磊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09266号-1  技术支持:德尔康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