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前夕,我们将揭秘一群在奥运保障背后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日常。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打乱了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日程,也打乱了医护人员本该与家人欢聚的团圆梦。2021年1月25日是德尔康尼接受冬奥保障定点医疗服务一周年的日子,365个日夜,有一群人用坚守、付出、认真、专业,诠释医护人员的职责所在,使命在肩,初心如磐!】
疫情常态化,为了隔断新冠病毒在国家队的传播,确保运动员的健康和安全,医院派出一组医护人员专门为运动员、教练员和基地工作人员提供上门医疗服务,足不出户解决国家队健康问题。他们有专用车辆司机,全科医生,急诊医生,骨科和运动医学医生,康复师,口腔医生,超声医生,全科护士,院感人员等。一张张照片记录的是上门服务人员最普通的日常。
晚上22:00
准备工作 高效有序
小心谨慎双人核对信息
夜深了,她们还在工作
井然有序的“物资转运箱” 纯手工缝制的“标本转运套”
下午接到第二天早上有上门服务任务,准备物资、录入信息、贴标签、核对名单.....经常任务来的急且重,准备工作依然井然有序。加班到深夜已是常事,顾不上家和孩子那是小事,为了安全被隔离在医院,她们每天最期待的就是工作结束以后可以如约跟家人视频,听听孩子的撒娇。
凌晨03:00
白天黑夜 使命必达
为了不影响运动员抽完血以后吃早饭、训练,凌晨三点集结出发前往训练基地。酷暑严寒,风雨无阻,有的基地需要驱车7、8个小时,有时候医疗任务复杂同车有人有仪器设备,有限的空间医护人员经常只能一路笔直的倒坐着,曾经救护车深陷雪地医护人员下车一起推出雪坑……
清晨06:30
专业严谨 分秒必争
为了让运动员多睡一会,安稳吃一顿早饭,医护人员将自己操作的时间缩了又缩,抽血必须一针见血,核酸采样几秒钟完成,将所有的准备工作提前完成,现场工作井然有序,分秒必争。
上午08:00
风里雨里 我们守护你
训练场地冰天雪地,白天气温零下30℃是常事,医疗保障工作的特点就是守候在运动员身边,遇到意外能第一时间冲上去。因为一直站着不像运动员是运动状态,穿三条保暖裤加羽绒裤依然寒冷刺骨,90后的小护士经常被冻哭,眼泪很快被冻成冰,真正的“连哭都不敢哭”。但因为职责所在,再苦再累,寸步不离。
中午12:00
任务圆满结束 顺利返院
本次上门服务任务圆满结束,该返程了,为了确保标本能够快速送回医院检测,大家甚至来不及安安稳稳的吃上一顿可口的午餐,几片面包,再喝上一瓶矿泉水。更有甚者在车上又开始投入到后续的数据整理工作中了。
365天,这个上门服务小分队完成上门服务166次,派出医护人员306人次,国家队运动员8626人次,行程53025公里。数据背后是大家的坚守和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为祖国争光、为民族争气、为冬奥增辉、为人生添彩” ,他们做到了“我为冬奥医疗保障时刻准备着”!
END
文章编辑: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刘婷婷
―― 北京德尔康尼骨科医院 ――
医保编号:02155008 异地定点医疗机构编码:1100001006918